机构中心/ CENTER

热门关注/ FOCUS

随机推荐/ RANDOM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人民网 | 猕猴桃香飘丝路 “小果子”做出“大文章”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09-26   浏览: 0

                 2023年09月22日08:2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8月16日,在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什邡猕猴桃科研基地,金灿灿的猕猴桃挂满枝头,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实验室内,科研创新团队正对猕猴桃新品种进行重量、大小、颜色、糖酸度等测试。

“猕猴桃起源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物种,但产业发展仅100余年。目前我国已成为猕猴桃最大生产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原主任李明章感触很深。

“当时,我作为中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的中方代表,见证了重要时刻。”站在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展示栏前,望着墙上那张充满历史意义的照片,李明章的思绪被拉回到了那年。“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和时任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共同为中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项目揭牌;2020年9月,该实验室被科技部正式纳入‘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名单。”

李明章说,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不仅有助于猕猴桃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和研发,而且“走出去”的猕猴桃也为带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走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之路

猕猴桃是一种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的水果,被称为“维C之王”。然而,时间拨回到上世纪80年代,国人对于猕猴桃的认识还是酸酸的“野果子”,全国几乎没有商品园。

据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庄启国介绍,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猕猴桃创新团队老一辈科学家们用15年的坚持,自主培育出川猕系列品种和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让猕猴桃“野果子”成功走出大山、走上餐桌,既改变了人们对猕猴桃的刻板认识,又重塑了世界猕猴桃产业格局。“从此开启了红肉猕猴桃育种及其产业化的新时代,使中国猕猴桃在世界水果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目前我们育成的新品种在新西兰、南非等14个国家和欧盟获得品种权保护,授权许可意大利、智利等11个国家种植3500余公顷。近3年,我们自主培育新品种累计出口240.20吨,销售额537.17万元。”李明章介绍,实验室加快成果产业化推广,推动“红阳”新品种率先在四川商业化种植,目前在全国15个省(市、区)种植约136万亩,占世界红肉猕猴桃栽培面积的70%,其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其中,四川华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商业化种植的代表。

LOCAL1695301233263XAAICMNN64.jpg

李明章(右)在德阳什邡猕猴桃试验站,与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育种科学家拉塞尔·罗先生一起在研究基地工作。

据华胜农业董事长白峰介绍,在企业带动下,许多村民通过“大园区+小业主”、反租倒包、带资入股等方式,纷纷加入到猕猴桃种植的行列中。这是开展特色农业产业“造血”,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

除了加快成果产业化推广,中新双方还通过种质资源、产业技术、产品市场、创新人才、地理区位等要素的互补叠加,协同推动猕猴桃产业链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之路。联合实验室通过承担实施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四川省重大科技系列项目,系统创建了猕猴桃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突破了猕猴桃亲本创制、标准化栽培、溃疡病防控等关键核心技术。红肉猕猴桃种质创制及高效育种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推动3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自主培育品种在全国15个省(市)推广应用,占到全国猕猴桃种植总面积的30%、四川的70%以上,助力四川建设世界红心猕猴桃之都。

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发展

对高质量猕猴桃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农户带来了可观收益,也督促了科技创新、研发推广。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创新团队自主培育的新品种,成为国内主栽品种,在猕猴桃主产区陕西、四川、贵州等地栽培,并推广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品出口至欧美高端水果市场,实现了国产猕猴桃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大跨越,创造了小水果成就大产业的神话。

这些年,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还向来自泰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国家的科技人员推广现代猕猴桃管理技术,实现技术成果“走出去”,带动了相关国家猕猴桃产业发展。其中,举办的“发展中国家猕猴桃等特色水果栽培技术国际培训班”,重点面向的是来自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LOCAL1695301258189MD74X1EG4L.jpg

在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作为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依托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按照“1+2+N”规划布局,已在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建成高标准核心科研实验室2000平方米,在德阳建成田间生产实验室1500平方米,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及杂交育种基地500亩,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2000亩,建立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陕西中心、贵州中心、采后贮藏加工中心和苍溪工作站。

李明章说,实验室加强了猕猴桃品种国外产权保护,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南非、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新品种试验基地,推动中国猕猴桃优质品种进入国际高端市场。

“我们的技术推广到了尼泊尔、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不仅是在新品种的推广上,也在技术培训上给予了支持,10月将在成都对十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研究者开展培训和人才交流。”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邹若力表示,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引领猕猴桃产业科技创新高质量为目标,通过科研互信合作、人才交流培养、技术联合攻关、资源互补共享,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猕猴桃产业共同发展。

(责编:罗昱、高红霞)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