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心/ CENTER

热门关注/ FOCUS

随机推荐/ RANDOM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四川省科学有序适应气候变化倡议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2-04-22   浏览: 0



世界地球日

The World Earth Day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健康稳定面临的重大挑战。四川位于青藏高原向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海拔垂直高差超过7000米,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易受全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面对日益凸显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亟需统筹推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值第53个世界地球日之际,我们倡议:秉持科学理念、风险意识,坚持全局观念、系统思维,科学有序适应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挑战,推动更具韧性的气候适应型发展,携手建设气候友好型社会。

一、加强气候变化研究与科普 ✦

优化布局气候系统综合观测站网,持续开展气候变化观测研究、归因检测和预估预测,加强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减缓和适应关键技术研发。建立气候变化科普组织、基地和平台,以“冰川”“大熊猫”“物候”等为切入点常态化开展气候变化科学传播与教育培训,增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和本地化感知。

二、突出规划政策引领作用✦

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统筹兼顾,趋利避害,推动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安全、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和城市安全的理念融合、规划统筹、政策协同和标准优化,加强重点地区、重大规划、大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加强政策支撑保障,稳步增强全域气候韧性。

三、坚持分区适应气候变化✦

因地制宜开展适应行动和差异化构建目标任务体系,城市地区重点关注高温热浪、暴雨洪涝、能源供应、人体健康,乡村地区重点关注粮食生产、病虫害、旱涝灾害,环盆山区和川西地区重点关注生物多样性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攀西地区重点关注高温、干旱、山火。

四、推动敏感领域气候韧性✦

以冰川冻土、生态系统、水文水资源、农林业、旅游业、基础设施、人体健康等领域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将川西冰川、高原湿地、川藏铁路、大水库群、世界遗产、大都市区的气候韧性提升摆在突出位置。

五、强化相关灾害风险管理✦

发展面向农业、水资源、人体健康、基础设施等重点方向的灾害风险定量化和动态化评估,开展多灾种重叠聚发的早期预警和风险预估。加强青藏高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区域(流域)四川部分及邻近空间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实施城市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结合气候适应型城市、海绵城市示范,构建具有气候恢复力的可持续城市化发展路径。

六、关注人群气候变化脆弱性✦

以儿童、孕妇、老年人、低收入群体及高暴露人群为重点,开展前瞻研究、系统评估和预警预报,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有序提升敏感人群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七、探索适应气候变化试点 ✦

依托流域、城市、园区、景区、社区等空间单元开展试点示范,多样化、分类型打造一批适应气候变化“细胞”工程,构建适应气候变化支撑节点和网络体系,积极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八、有序发展气候投融资✦

加大对适应气候变化基础研究、试点示范、能力建设等的公共资金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气候变化适应领域,探索开发气候信贷、气候债券、巨灾保险等产品,增强适应气候变化模式的可持续性。探索建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分担转移机制。

九、广泛开展能力建设✦

加大气候变化研究机构和人才培育,强化各级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机构和支撑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气候变化调查统计制度,搭建适应气候变化信息平台,推动适应气候变化信息共享共用。动态发布气候变化监测公报、综合评估报告和政策行动白皮书。

十、深化气候变化对外合作✦

坚持人才、智力、资金、项目多管齐下,深化与友好省州、毗邻地区、上下游流域及科研单位、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的务实合作,鼓励开展气候变化联合研究,积极参与适应气候变化国际项目,加大适应气候变化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积极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倡议方(按单位名称拼音升序排序):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

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能源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四川省气候中心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成都分中心




联合出品单位: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 

四川省气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