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心/ CENTER
热门关注/ FOCUS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水果创新团队在我院召开“四川猕猴桃产业创新升级研讨会”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重点专项项目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 “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育种平台”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召开
- 我院猕猴桃科技成果荣膺第十二届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二等奖
- 《资源开发与市场》被美国EBSCO数据库正式收录
- 探索社区“后花园”的生物多样性
- ‘红阳’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 省资源院赴石渠县推进黄河上游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工作
- 我院科研人员应邀为四川省资源环境审计培训班作专题讲座
- 我院开展“稻+蟹+菌”水旱轮作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现场交流会
- 猕猴桃创新团队参加猕猴桃专用基质座谈会
- 生物生态所赴邛崃参加“邛崃龙门山区生物多样性的探索”“金沙微讲坛”
- 我院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 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赴沐川开展春调工作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培训会议分别在邛崃市、武侯区陆续召开
- 资源院与甘孜州草原站、林业科学研究所召开项目推进会
- 我院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助力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
- 我院承担的“生态环境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项目通过验收
随机推荐/ RANDOM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水果创新团队在我院召开“四川猕猴桃产业创新升级研讨会”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重点专项项目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 “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育种平台”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召开
- 我院猕猴桃科技成果荣膺第十二届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二等奖
- 《资源开发与市场》被美国EBSCO数据库正式收录
- 探索社区“后花园”的生物多样性
- ‘红阳’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 省资源院赴石渠县推进黄河上游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工作
- 我院科研人员应邀为四川省资源环境审计培训班作专题讲座
- 我院开展“稻+蟹+菌”水旱轮作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现场交流会
- 猕猴桃创新团队参加猕猴桃专用基质座谈会
- 生物生态所赴邛崃参加“邛崃龙门山区生物多样性的探索”“金沙微讲坛”
- 我院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 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赴沐川开展春调工作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培训会议分别在邛崃市、武侯区陆续召开
- 资源院与甘孜州草原站、林业科学研究所召开项目推进会
- 我院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助力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
- 我院承担的“生态环境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项目通过验收
- 我院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组织召开“沐川县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推进会
- 我院生物多样性团队开展川西植物园建设专题调研
- 我院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团队赴沐川县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 《资源开发与市场》连续入选“2023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四川引进50只朱鹮建立人工圈养种群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12-20 浏览: 0次
新华社成都12月15日电(记者 周相吉)随着从陕西引进的20只朱鹮抵达四川,这一濒危动物在四川已达50只。这标志着四川完成了朱鹮种源的引进工作,建起了朱鹮的人工圈养种群。
记者从四川省林业厅了解到,50只朱鹮分别来自河南、浙江、陕西等地。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种质资源首席专家熊铁一说,入川的50只朱鹮被安置在乐山市沙湾区一个农场内,健康状况良好。
据悉,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签署了从浙江、河南和陕西等地引进朱鹮种源的相关协议,完成了技术人员培训和专家论证,并取得了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行政许可。
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高级工程师隆廷伦说,四川有良好的生态,朱鹮入川对该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种群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朱鹮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也是世界濒危鸟类保护的旗舰物种。
国家林业局资料显示,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一支科考队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从而宣告在中国重新发现朱鹮野生种群。
30多年来,经过各方努力,朱鹮的种群数量从7只发展到2000余只,并在陕西、北京、河南、浙江和广州等地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和野生种群。
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5/content_5148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