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心/ CENTER

热门关注/ FOCUS

随机推荐/ RANDOM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支撑四川省朱鹮种群重建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11-25   浏览: 0


20161125日,随着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从陕西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引进的第三批20只朱顺利抵达位于乐山的朱驯养繁殖基地,标志着四川省朱种群重建的种源引进工作顺利完成。

为尽快落实四川省朱种群重建与复壮的战略部署,使四川省重建和复壮朱的野生种群的工作具备强大科技支撑,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于20159月与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浙江大学)签署了共建“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浙江大学)——峨眉山朱研究中心”的协议,此外浙江大学濒危动物国际协同创新基地项目也落户峨眉山,共同推进四川省朱野生种群重建与复壮工程的快速发展。2015-2016年,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先后与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德清县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和陕西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分别签订了共引进60只朱的协议。2016113日,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取得了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关于朱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林护许准【20160047号),国家林业局也于20165-11月分别同意有关朱保育机构向峨眉山生物站转让50只朱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还从浙江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引进5名专业人才,并选送到相关保育机构和浙江大学进行技能培训和进修学习。

201611月,50只朱分别从三个省分三批运达四川,这标志着四川省在乐山市建立起了朱的人工圈养种群,完成了朱种源的引进工作,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牵头实施的“四川省朱人工迁地保护暨野生种群重建”之濒危物种保护工程在国家林业局、河南林业厅、浙江林业厅、陕西林业厅和全国3保育机构的大力支持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综观全国6 个人工圈养种群,四川省朱种群重建工作起步阶段突显几大特点。一是政府主导。种群重建得到国家林业局大力支持,批准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从3个不同的保育机构引进种源,使四川种群在起步阶段就具有非常好的遗传多样性;二是企业主体。利用企业资金优势合作开展保育,使起步的奠基种群规模大,能够助推四川省朱种群重建工作能够在短时间内上一个新台阶。三是科技支撑。除得到3个保育机构技术支持外,还得到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的科技支撑,研究团队将合作对朱受精率低、幼雏死亡率高和野外放飞个体自然繁育困难等难题进行技术攻关;另外,峨眉山生物站的饲养管理团队人员均有相关专业学历背景,有博士和硕士多人,技术支撑力量强大。四是产用融合。将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保育工作与文化旅游公司在峨眉山核心风景区的生态旅游进行深度结合,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