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心/ CENTER

热门关注/ FOCUS

随机推荐/ RANDOM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四川“外来入侵生物快速防治及资源化利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0-08-26   浏览: 0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与四川鑫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水葫芦的快速防治新技术及资源化利用”,于2010年6月13日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的主要技术创新在于:

(1)针对水葫芦这一外来生物的生长繁殖特性,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并运用植物对某些必需营养元素的敏感性特点,成功地开发出我国第一个水葫芦专用生长抑制剂,采用叶面喷施方法,按0.5-1%的喷施浓度,在夏季12-48小时内,水葫芦的杀灭率达98%以上,较之常见的除草剂等,具有环境友好、作用迅速、专用性强的特点。

(2)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并应用重金属相对失效的方法来处理水葫芦富集的重金属元素,可有效地降低重金属危害风险。

(3)在国内外属首家完成了“水葫芦生长抑制剂”和“重金属相对失效处理剂”的两个产品,并完成了毒性检测、使用对环境的安全性检测、产品标准制定等工作,奠定了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基础。

(4)在国内外采用工程实施方法,已在省内多个市州、重庆、湖北以及非洲赞比亚等进行了试验示范,累计应用面积已超过5000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水葫芦作为一种外来入侵植物,目前分布于全世界7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分布于19个省市,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生物入侵危害,每年我国各地用于打捞水葫芦的直接经费高达5-10亿元人民币。

我院与四川鑫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这一技术成果,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于2010年8月,获四川省环保厅科技进步一等奖,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官员获得这一信息后非常重视,正在积极帮助寻求国际合作。2010年8月28日-2010年9月3日期间,项目组主研人员受国家环保部、国家质检总局邀请,在北戴河举办的“2010年去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安全与环保用微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上对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的环保厅和质检部门的领导和学员就“水葫芦快速防治新技术和资源化利用”做了专题技术培训,得到与会领导、专家以及学员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讲稿被收录于该期培训教材中。据有关省市环保部门透露,水葫芦的治理已经被列为他们省市“十二五”环境治理规划中,正在寻求技术支持,可以预计,该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必将取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