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心/ CENTER
热门关注/ FOCUS
- 农村中心顺利完成“猕猴桃优质抗性种质创制及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建”成果评价
- 助力黄河生态保护,科技治沙高原先行
- 野生植物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023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刘红一行赴峨眉山科研基地调研
-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召开猕猴桃采后贮藏2022年度总结会
- 我院组织召开“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会
- 我院召开“审计 视野下的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专题培训会
- “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育种平台”2022年度工作总结会在成都召开
- 我院被认定为第二批四川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 《资源开发与市场》再次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我院科研人员完成了濒危珍稀药用植物峨眉金线莲的转录组及野生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 我院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圆满完成《成都市生物多样性评估》项目任务
- 极小种群“峨眉槽舌兰”首次实现野外回归
- 省院省校创新合作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组织碳中和知识学习与课题研讨
- 搭建创新交流平台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我院参加德阳市清洁能源装备科技成果对接会
随机推荐/ RANDOM
- 农村中心顺利完成“猕猴桃优质抗性种质创制及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建”成果评价
- 助力黄河生态保护,科技治沙高原先行
- 野生植物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023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刘红一行赴峨眉山科研基地调研
-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召开猕猴桃采后贮藏2022年度总结会
- 我院组织召开“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会
- 我院召开“审计 视野下的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专题培训会
- “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育种平台”2022年度工作总结会在成都召开
- 我院被认定为第二批四川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 《资源开发与市场》再次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我院科研人员完成了濒危珍稀药用植物峨眉金线莲的转录组及野生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 我院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圆满完成《成都市生物多样性评估》项目任务
- 极小种群“峨眉槽舌兰”首次实现野外回归
- 省院省校创新合作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组织碳中和知识学习与课题研讨
- 搭建创新交流平台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我院参加德阳市清洁能源装备科技成果对接会
农村中心顺利完成“猕猴桃优质抗性种质创制及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建”成果评价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05-15 浏览: 0次
2023年5月14日,由康振生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对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等单位完成的“猕猴桃优质抗性种质创制及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建”成果进行了评价。
该成果率先发明了含红色素基因的猕猴桃父本创制方法,实现了性别和红肉目标性状的早期精准高效鉴定;发明了抗猕猴桃溃疡病育种材料的创制及猕猴桃溃疡病检测方法,解决了红肉黄肉猕猴桃抗溃疡病育种的关键技术难题。创制出红色性状更稳定、花青素含量更高的2倍体父本材料3份,品质优、抗性强的红肉、黄肉猕猴桃育种材料26份。首次绘制了猕猴桃风味和营养品质形成调控全局图谱,挖掘了调控猕猴桃可溶性糖、有机酸、香气、维生素C、花青素及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功能性关键基因10个,揭示了其分子调控机理;创制出高类胡萝卜素猕猴桃新种质,为高品质猕猴桃新品种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系统创建了猕猴桃高效育种技术体系,育种年限由16-17年缩短至12-13年。育成全球首个4倍体抗猕猴桃溃疡病红肉品种‘华红4号’;育成优质红肉新品种‘HFR18’、高抗溃疡病黄肉品种‘华金3号’、耐贮运货架期长的黄肉品种‘HFY01’。‘HFR18’和‘HFY01’已在新西兰、智利、美国等14个猕猴桃主产国及欧盟获得了品种权保护,推动了中国优质猕猴桃品种国际化进程,解决了红肉黄肉猕猴桃抗溃疡病育种技术“卡脖子”问题。该成果认定品种3个,取得国内外新品种权33件,获国家发明专利4件,发表论文32篇;选育的优质抗病红肉、黄肉猕猴桃系列新品种在15个省(市)推广应用40余万亩,授权许可意大利、西班牙、智利等11个国家种植3500公顷。近3年,累计新增经济效益近30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经专家集体讨论认为,该成果技术先进、创新性强,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红肉猕猴桃种质创制及高效育种技术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信息来源:四川农业科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