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心/ CENTER
热门关注/ FOCUS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水果创新团队在我院召开“四川猕猴桃产业创新升级研讨会”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重点专项项目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 “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育种平台”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召开
- 我院猕猴桃科技成果荣膺第十二届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二等奖
- 《资源开发与市场》被美国EBSCO数据库正式收录
- 探索社区“后花园”的生物多样性
- ‘红阳’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 省资源院赴石渠县推进黄河上游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工作
- 我院科研人员应邀为四川省资源环境审计培训班作专题讲座
- 我院开展“稻+蟹+菌”水旱轮作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现场交流会
- 猕猴桃创新团队参加猕猴桃专用基质座谈会
- 生物生态所赴邛崃参加“邛崃龙门山区生物多样性的探索”“金沙微讲坛”
- 我院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 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赴沐川开展春调工作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培训会议分别在邛崃市、武侯区陆续召开
- 资源院与甘孜州草原站、林业科学研究所召开项目推进会
- 我院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助力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
- 我院承担的“生态环境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项目通过验收
随机推荐/ RANDOM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水果创新团队在我院召开“四川猕猴桃产业创新升级研讨会”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重点专项项目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 “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育种平台”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召开
- 我院猕猴桃科技成果荣膺第十二届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二等奖
- 《资源开发与市场》被美国EBSCO数据库正式收录
- 探索社区“后花园”的生物多样性
- ‘红阳’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 省资源院赴石渠县推进黄河上游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工作
- 我院科研人员应邀为四川省资源环境审计培训班作专题讲座
- 我院开展“稻+蟹+菌”水旱轮作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现场交流会
- 猕猴桃创新团队参加猕猴桃专用基质座谈会
- 生物生态所赴邛崃参加“邛崃龙门山区生物多样性的探索”“金沙微讲坛”
- 我院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 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赴沐川开展春调工作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培训会议分别在邛崃市、武侯区陆续召开
- 资源院与甘孜州草原站、林业科学研究所召开项目推进会
- 我院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助力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
- 我院承担的“生态环境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项目通过验收
- 我院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组织召开“沐川县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推进会
- 我院生物多样性团队开展川西植物园建设专题调研
- 我院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团队赴沐川县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 《资源开发与市场》连续入选“2023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我院大熊猫寄生虫病抗病基因挖掘研究取得进展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07-06 浏览: 0次
西氏贝蛔虫是大熊猫体内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寄生虫,轻则影响大熊猫的生长发育,重则导致个体死亡,种群数量的下降。驱虫也是大熊猫饲养员平时管理的常规工作。通过调查发现,在同样的生存环境下,圈养大熊猫感染西氏贝蛔虫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一些大熊猫不易感染,而另一些大熊猫极易感染。
2017年,为了挖掘大熊猫抵抗寄生虫病的优良基因,我院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大熊猫免疫遗传背景与西氏贝蛔虫感染相关关系的研究。科研人员对100多只大熊猫个体的600多份大熊猫粪便进行了镜检,建立了每一只大熊猫的免疫遗传档案。研究结果发现携带有特定免疫基因的大熊猫个体具备抗西氏贝蛔虫感染的能力。在今后大熊猫野外放归个体的选择上,免疫遗传背景将作为遴选标准之一。含有该免疫基因型的个体在野外生存和繁育后代的机率势必高于其他个体,从而野外放归的成功率也将随之提高。
本项研究获得了四川省科技厅省院省校项目资助(18SYXHZ0028),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作为科研成果的第一单位,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作为通讯作者单位。该结果发表于寄生虫病领域的国际期刊(MHC-associated Baylisascaris schroederi load informs the giant panda reintroduction progr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 Parasites and Wildlife,2020,12,113-120)。
近年来,我院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遗传管理、动物营养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为我国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双方今后将持续开展濒危动物高遗传品质繁育、优良核心种群构建和种群可持续发展等前沿科研工作,确保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大熊猫人工种群基本形成。
(动物资源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