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心/ CENTER
热门关注/ FOCUS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水果创新团队在我院召开“四川猕猴桃产业创新升级研讨会”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重点专项项目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 “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育种平台”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召开
- 我院猕猴桃科技成果荣膺第十二届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二等奖
- 《资源开发与市场》被美国EBSCO数据库正式收录
- 探索社区“后花园”的生物多样性
- ‘红阳’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 省资源院赴石渠县推进黄河上游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工作
- 我院科研人员应邀为四川省资源环境审计培训班作专题讲座
- 我院开展“稻+蟹+菌”水旱轮作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现场交流会
- 猕猴桃创新团队参加猕猴桃专用基质座谈会
- 生物生态所赴邛崃参加“邛崃龙门山区生物多样性的探索”“金沙微讲坛”
- 我院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 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赴沐川开展春调工作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培训会议分别在邛崃市、武侯区陆续召开
- 资源院与甘孜州草原站、林业科学研究所召开项目推进会
- 我院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助力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
- 我院承担的“生态环境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项目通过验收
随机推荐/ RANDOM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水果创新团队在我院召开“四川猕猴桃产业创新升级研讨会”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重点专项项目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 “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育种平台”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召开
- 我院猕猴桃科技成果荣膺第十二届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二等奖
- 《资源开发与市场》被美国EBSCO数据库正式收录
- 探索社区“后花园”的生物多样性
- ‘红阳’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 省资源院赴石渠县推进黄河上游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工作
- 我院科研人员应邀为四川省资源环境审计培训班作专题讲座
- 我院开展“稻+蟹+菌”水旱轮作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现场交流会
- 猕猴桃创新团队参加猕猴桃专用基质座谈会
- 生物生态所赴邛崃参加“邛崃龙门山区生物多样性的探索”“金沙微讲坛”
- 我院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 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赴沐川开展春调工作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培训会议分别在邛崃市、武侯区陆续召开
- 资源院与甘孜州草原站、林业科学研究所召开项目推进会
- 我院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助力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
- 我院承担的“生态环境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项目通过验收
- 我院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组织召开“沐川县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推进会
- 我院生物多样性团队开展川西植物园建设专题调研
- 我院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团队赴沐川县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 《资源开发与市场》连续入选“2023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我国西南地区首只全过程人工孵化的朱鹮在川诞生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7-04-18 浏览: 0次
2017年4月16日16时30分,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工作人员惊喜发现最早孵化的1枚朱鹮卵已被啄出了一个米粒大小的洞,透过小洞可以看到小朱鹮粉红色的嘴尖,里面的小朱鹮活力十足,时不时会叫一声。4月18日上午10时37分,经过近40小时不懈努力,小朱鹮首先顶破蛋壳露出了一个翅膀,15分钟后另一只翅膀也露了出来;由于啄壳位置偏上,小朱鹮脑袋卡在翅膀下伸出不来,在工作人员敲破周围蛋壳后终于探出了脑袋;11时08分小朱鹮和蛋壳完全脱离。刚出壳的小朱鹮身体呈暗红色,湿漉漉的“胎毛”紧紧贴在身上,时不时睁开眼睛,发出清脆的“唧唧”声。6分钟后工作人员先用碘伏对小朱鹮的脐部周围消毒并涂上云南白药粉,然后称量体重为55.3g,最后将朱鹮宝宝放入保温的育雏箱中。我国西南地区第一只全人工孵化的朱鹮宝宝终于出生了!
2016年11月,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先后从河南、浙江和陕西三地引进有“东方宝石”美誉的朱鹮50只。2017年2月初朱鹮开始自由恋爱,进入配对期,在朱鹮饲养人员的悉心呵护、精心照料下,17对配对成功的朱鹮进入产卵期,截止4月17日共入孵58枚卵。由于这是朱鹮入川的首次繁殖,为保证朱鹮孵育安全性和成功率,朱鹮团队决定对于首批朱鹮卵采取“人为取卵、人工孵化、人工育雏”的繁育方案,预计未来几天,将有更多朱鹮宝宝出生。此次朱鹮在川成功繁殖意味着四川朱鹮种群重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 供稿)